在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正在热烈进行。虽然天色略显阴沉,但参赛的小球员、教练和家长们心中都充满了亮堂堂的期待。周末常伴儿子踢球的父亲老汤,对此次比赛的感受尤为深刻:“首先,这比赛的场地、装备和裁判配置都特别正规;其次,家长们也受到了尊重,部分赛场设置了观众看台,满足了我们为孩子加油的愿望;最重要的是,比赛规格高,开幕式充满专业范儿。”
随着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和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揭幕,这场比赛的精彩程度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改革,强化了“精英组-提高组-普及组”的三级联赛体系特色,吸引了沪上158支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足球队伍展开激烈角逐。
赛事现场的简餐布置也为参赛选手、教练和家长提供了饮食保障。这一赛事的前身是经过五年积淀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也是国内唯一实现从8岁到17岁年龄段全覆盖的省级青少年足球联赛。此次“改名”上青联赛,不仅方便了与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主导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衔接,更像一根顺滑的丝线,联结了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有关部门,共同探索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
老法师奚志康认为,虽然现在上海踢球孩子的绝对数量可能不如他那个“专业体制时代”多,但比赛的质量和数量都凸显了时代的进步。他直言上海足球青训的水平很高,尤其社会化参与的程度很高。这背后是上海改革原有体制内一家包揽的传统模式,通过全运会购买社会服务、创新建立多个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的办法,激发了职业活力。
如今,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参赛面越来越广,面向全体青少年。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均可自由参赛,不设任何参赛限制。这样,上海基本建立了青少年球员的成长通道,体教融合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以赛事更名为契机,将强化“精英组-提高组-普及组”三级联赛体系,实现“选材-培养-输送”全链条追踪。通过科学设置竞赛组别,实现了无门槛的体教融合赛事平台。无论是学校代表队、体校代表队,还是社会青训机构代表队、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都可以报名参赛。
同时,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文化最交融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阵地。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的举办,正是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这一平台不仅让长三角的青少年球员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也共同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将继续推动建立“角逐未来”长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联赛体系,助力长三角区域青少年体育协同纵深发展。这样的赛事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的身体,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意识,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