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寒冰报道,本赛季中超联赛的球市正在持续回暖。据统计,前5轮比赛观众总人数高达95.64万,相较上赛季同期增加了7.46万。场均观众人数更是达到了2.39万,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本赛季前5轮日本职业联赛(J1)的场均观众数,重新夺得亚洲顶级联赛场均观众人数的冠军宝座。
观众人数的增长不仅提升了中超联赛的关注度,同时也带动了俱乐部周边收入的明显增长。尤其是在中超联赛中表现突出的北京国安俱乐部,其周边产品的销售额在上个赛季达到了惊人的1600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中超俱乐部中名列前茅。
在职业俱乐部运营的四大支柱中,虽然电视转播收入和商业赞助收入仍在发展阶段,但比赛日的票房收入依旧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周边产品运营方面的增长前景十分看好。如果这一部分的业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俱乐部的收支将更加平衡,也将更有利于中超联赛的平稳发展。
根据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本赛季初中超网店的球衣销量就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天津津门虎等俱乐部的球衣销量更是出现了短期的售罄待补货状态。同时,球队的围巾、运动帽、休闲衫、外套等周边产品的销售也有着26%的同比增长。成都蓉城俱乐部的主场观众人数一直稳定,其球迷群体的稳定性和购买力预计将使全年周边收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
回顾历史,中超俱乐部周边产品的最高收入出现在广州恒大巅峰期的2018年,当年俱乐部的周边收入曾达到6000万元。即使是在2022年广州队降级前,其周边收入也依然有两三千万元人民币。这预示着,如果中超的球市能够持续回暖,关注度不断提升,各俱乐部在周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层面“做足功课”,未来完全有可能达到或超过这一水平。
与欧洲五大联赛相比,虽然中超在周边产品销售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只要充分利用好俱乐部的IP资源,进行跨界营销和IP授权联名等操作,相信中超俱乐部的周边产品销售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而在国际上,像皇马、拜仁、巴萨等豪门俱乐部在周边产品的收入方面均表现出色,这也为中超俱乐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与J1联赛和K1联赛的对比中,中超俱乐部如北京国安、天津津门虎、大连英博等在球迷群体和比赛上座率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周边产品开发潜力。只要加以开发利用,相信中超俱乐部的周边收入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体来看,中超俱乐部赶超日韩俱乐部应该是近期可行的目标。只要各俱乐部能够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加强周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相信中超联赛的未来将更加光明。